5月9日,学院于行政楼419举办“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坡地土壤侵蚀/漏失过程与机理”学术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特邀贵州大学林学院戴全厚教授讲述。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佘冬立教授主持。
戴全厚教授是贵州大学林学院水保学科负责人,贵州省高层次创新“百层次”人才,省优秀青年人,科技人才,贵州大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重建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在报告会上,戴全厚教授首先阐述了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坡地土壤侵蚀/漏失过程与机理的研究背景及科学意义,系统分析了我国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并基于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坡地“地表-地下”的二元三维空间结构特征,指出亟需深入揭示其水土流失/漏失的过程规律、关键特征及驱动机制。其次,基于研究背景,详细阐述了四个研究内容,分别为(1)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坡地及土壤侵蚀环境特征。(2)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坡地水分运移及其产流过程。(3)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坡地土壤侵蚀/漏失过程与特征。(4)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坡地土壤侵蚀/漏失机制。最后,戴全厚教授指出,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于水力侵蚀,对岩溶侵蚀和人为侵蚀仅有初步探索,认识仍较浅显。未来需加强多学科协同(如地质、水文、水土保持等),综合揭示侵蚀过程机理,构建预测模型,为石漠化治理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指导。
戴全厚教授凭借出色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学术表现赢得了全场师生的高度评价与热烈掌声。报告结束后,学院师生与戴全厚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参会师生收获颇丰。佘冬立副院长对本次学术交流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学术报告对于研究生理解喀斯特高原石漠化坡地土壤侵蚀/漏失过程与机理的重要性。